10天我国痛失20位两院院士原中科院副

  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https://m.39.net/pf/a_4621488.html
编辑:Aeneas好困12月1日,王佛松、江龙院士逝世,我国材料领域遭受重大损失。

沉痛悼念!

12月1日,王佛松、江龙两位院士逝世。

在12月21日至0日的10天内,我国已经痛失20位两院院士!

王佛松

年12月1日14时59分,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材料高分子化学家王佛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王佛松院士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年获前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

60年起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和研究所长等职。年至年作为客座教授在意大利CNR的高分子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双烯烃定向聚合、光电高分子、二氧化碳的固定以及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领导和参与顺丁和异戊橡胶的研究及中试推广工作,发现了异戊二烯定向聚合稀土催化剂,并初步阐明其活性中心的形成和结构以及催化机理,为顺丁橡胶实现工业生产和异戊橡胶的中试做出了较大贡献。在导电聚乙炔及聚苯胺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将聚苯胺及其防腐涂料推向产业化。

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有:

顺丁橡胶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从年底开始,王佛松作为「顺丁橡胶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国内首先开辟了「丁二烯顺-1,4定向聚合催化剂」研究。通过一系列合成试验和聚合机理研究,他弄清了钴体系顺丁橡胶中的凝胶是阳离子型交联反应造成的,并提出添加给电子试剂来抑制凝胶。

以上工作为中国顺丁橡胶的中试和工业化奠定了基础。铝钛催化剂基本配方

年,他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和领导了异戊橡胶的铝钛催化剂基本配方,找到了有效的第三组份。该体系在吉林化工研究院完成模式和中试,找到了连续聚合中挂胶的原因与防止方法。年发现合成高顺式异戊橡胶的稀土催化剂;提出了催化活性中心的「双金属络合物」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这些基础工作与系统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继钛胶和锂胶之后的新胶种————稀土异戊胶。在吉林化工研究院完成年产0吨中间试验,通过了石化部组织的鉴定。本体聚合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王佛松发现稀土催化剂可有效催化异戊二烯本性聚合,进而开发了相应的本体聚合技术,获得了专利,省去了溶剂及其回收,降低能耗,产物性能可与美国IR-10媲美。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导电高分子研究。他们采用稀土催化剂进行乙炔聚合,制成的聚乙炔膜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均不同于日本白川方法制得的膜,且在相同温度下制备时,顺式含量较高,首次观察到有单晶微区。他研究了聚乙炔顺反异构化动力学,提出了「曲柄旋转」热异构化机理,采用「催化剂高温陈化、低温聚合」方法,合成的自支撑膜电导率达10S/cm量级。在聚苯胺研究中,他们首次开展取代苯胺聚合工作,突破了可溶性聚苯胺及其膜的制备技术。这些结果发表后在国际上颇有影响。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王佛松与漆宗能教授合作,开展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成功地应用插层聚合方法合成了聚酰胺、聚酯、聚苯乙稀及高抗冲聚苯乙稀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江龙

年12月1日凌晨5时29分,我国材料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江龙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9岁。江龙院士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年获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年在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工作。年12月至年6月在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任访问学者。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并担任中国科学院胶体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龙院士长期从事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开始研究硅酸凝胶和浓分散体系的结构与流变性质,结合多项国民经济重大任务,在研制航空航天遥感胶片、制备高浓度水煤浆以及强化采油等项目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以来,他在国内倡导并开展有序分子薄膜及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在仿生酶膜、仿视觉薄膜、泡囊仿生传感器以及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等研究中作了许多创造性工作。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有:硅酸凝胶与二氧化硅超细颗粒的研究

江龙早年跟随戴安邦从事硅酸聚合理论的研究,为主要研究者之一。

他从理论上阐明了SiO2溶胶胶凝速度与pH的关系,该理论被傅鹰称之为「关于SiO2溶胶胶凝速度与pH关系的第一个定量理论」并收入书中,这一成果同时被Iler引用收入「ChemistryofSilica」书中,于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浓分散体系流变学的研究

浓分散体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与工农业生产中,因而研究其稳定性与流变性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用意义。

60年代初期江龙主要研究粘土体系的流变与絮凝特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变学研究手段。从年起,江龙结合国家攻关项目对新型代油燃料水煤浆的制备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双峰级配工艺路线,这种工艺虽然先进,但比较复杂,当时未被承认。直至7年意大利Snamprogetti公司来华介绍水煤浆厂的制浆工艺路线时,人们才发现意方的工艺和江龙等的思路和工艺路线是一样的,致使中国在与意方谈判中始终处于平等地位。6年他参加「七五」攻关和9年参加世界实验室项目「难成浆神木煤制浆研究」,利用表面处理的办法解决了无法制成浓度大于60%的水煤浆的难题,使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年又进一步发展了这方面的理论,解决了「黄金矿全尾砂充填」难题。60年代初期,江龙领导和参加了仿制U-2飞机所用胶片的任务,开展了卤化银乳剂及菁染料在卤化银上吸附的基本研究。U-2飞机用胶片仿制成功,推动了当时中国感光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单分子膜与界面流变

单分子膜的研究对人工仿生膜以及分子电子器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江龙及其小组近十余年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液/气界面性质与界面流变的手段。

7年在从事国家攻关项目强化采油的工作中,江龙等利用自制的扭摆式界面流变仪证明了驱油产物稳定性与油滴界面粘度有密切关系。以后,他们又利用单分子膜技术研究了碱驱和高分子驱油中高分子和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证明了高分子和表面活性剂能形成络合物,具有超加和作用,提出了生成高活性络合物的新模型。功能分子有序组合体和生物分子电子学的研究

从80年代开始,由于微电子学以及仿生学发展的需要,利用LB膜等方法以形成功能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工作迅速发展。自5年以来,江龙从LB膜与界面化学入手,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将研究重点领域集中在生物体系上。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仿视觉纳米薄膜的研究,二是LB膜和泡囊在仿生传感器中应用的研究。

在生物有序组合体的研究中,江龙等观察了葡萄糖氧化酶、细菌视紫红质等生物体对不同憎水链长的中性和带电糖脂单分子膜的插膜现象,证明了弱作用力(尤其是憎水力)在形成等仿生有序组合体中的重要作用,是使生物体保持α螺旋和活性的重要条件,这一证明对制备仿生分子器件有重要意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

纳米材料研究的突破和巨大应用前景,使胶体与纳米颗粒的制备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

江龙等近五年来集中研究超细憎水单分散颗粒的制备及其在高技术中的应用,发展了一系列制备憎水单分散二氧化硅和贵金属的胶体化学方法,能制得从0纳米到10微米范围内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粒和10纳米以下的贵金属颗粒,同时解决了纳米颗粒的聚集难题。江龙等还在自行设计的单分子膜装置上制出小于2纳米的颗粒。纳米颗粒的整齐排列在未来的纳米电子学中是一个关键问题。但由于纳米颗粒的巨大表面能易于聚结,整齐排列是科学上的一个难题,江龙等利用纳米颗粒的单一化技术和LB膜技术使憎水纳米金颗粒紧密排列形成二维有序的方阵,他们又进一步地在高分子衬底上得到了整齐的二维金原子点阵。王佛松、江龙院士的逝世,是我国材料领域的重大损失。两位院士一路走好!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btxzxjz.com/gwyys/14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